崇拜時間

 [週六青崇 2:45 pm ][ 週六晚堂 5:00 pm ]

[主日早堂 9:40 am ]

[主日午堂11:30 am ]

牧者心聲

性別有自信,孩子更快樂

作者: 張雅麗姑娘
刊登日期: 2025-04-05

你的孩子喜歡和接納自己的性別嗎?

作為父母,你有沒有想過,我們須把握兒女成長的黃金時期建立他們的性別認同和自信?「性別認同」指個人對其生理性別的認同。一個擁有性別自信的人,能欣然接受和喜愛自己的天生性別。

我們相信,神在創造天地的第六天造了人:「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創一27)每個嬰兒出生時,生理性別便已確立,這也是上帝創造的一部份。儘管如此,每個人對自身性別的身份和角色的認同和接受程度可以有很大的分別,此乃稱為「心理性別」。臨床心理學家黃偉康博士在其著作《性別有自信,孩子更快樂》中指出,個人對其生理性別的自信心和安全感,與父母在他幼兒期的養育方式有密切的的關係。

筆者目前在神學院修讀「認識及拆解當代性議題」課程,其中一位講師──精神科醫生康貴華──指出,兒童2至3歲時進入性別認同的「關鍵期」,主要透過認同(identification)及模仿(modeling)同性別的父或母來確立自己的心理性別。女孩透過模仿母親的性別氣質來建立認同,父親對女孩性別的欣賞和肯定也同樣重要。相比之下,男孩的認同過程較為複雜,他們需經歷情感依附與認同的轉移──在母親願意放手的同時,父親需要積極接手,使男孩與父親建立依附關係,並認同和模仿父親作為男性的性別氣質。父母雙方溫和而肯定的引導有助於孩子自然接受並欣賞自己的性別角色。

隨著年齡增長,兒童在5至10歲時踏入性別認同的「鞏固期」。在此階段,若孩子的性別得到同性朋友的接納和支持,他們就更能建立性別自信(gender confidence)和自尊。小部份的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或會遇上性別認同上的困難,但父母無需過度憂慮或氣餒,最重要的是,讓兒女在愛和支持的環境中成長,耐心地引導他們建立性別認同與自信。研究顯示,孩童在十歲前在性別認同上仍有改變的空間,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性別焦躁現象會隨著時間自然減退和消失。

因此,父母要把握培養子女性別認同和建立性別自信的關鍵時期。根據康醫生的臨床經驗,父母對子女性別的肯定(切忌重男輕女/重女輕男),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和性別上的肯定,甚至父母彼此間的愛和尊重(切忌男尊女卑/男卑女尊)均會影響兒女的性別認同與自信。

回想前年暑假的一次週六兒童聚會,前本堂同工陳雪月傳道(Phoebe)特別設計了一個旨在建立性別認同的週會,至今仍令筆者印象深刻。盼望教會和父母共同攜手合作,共同守望、培育下一代的性別認同與自信,使孩子能活出神所賦予每個人的性別角色──性別有自信,孩子更快樂。